技术工人的未来之大国工匠
技术工人的未来-大国工匠
近些年我国一直在推崇工匠精神,但是技术类工人的工资待遇却一直没有什么提高,技术人员的社会地位一直没提高,致使我国制造业目前处于尴尬的境地——后继无人,小工厂招不到人,大工厂招人难的用人荒,很多技术工人纷纷选择转行。
穷,累,脏,目前成了技术工种这一行业的代名词,企业培养一个小白到精通的技术型人财,少则三到五年,多则七到八年,高级型的技能人财甚至需要十年以上,人财的流失使这一行在失血。特别是模具加工行业,技术工人的转行导致整个行业后继无人,导致整个行业的衰退,等到技术工人都没了,还谈什么大国工匠!
年轻人都不愿意下车间学技术
我国目前处于发展中国家,国家要发展,民族要复兴,就离不开优秀的技术工人,技术工发挥着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理应得到全社会的更多的重视、尊重与认可,但反观为什么我们的工程师、制造工人地位这么低呢?
现在的大多数80后,90后都是属于父母辈通过努力翻身后的下一代,父辈们知道没多读书没有知识的心酸,所以努力让这一代都上大学,上大学都是奔着轻松的IT,金融,电子,服务行业,谁都不想再让自己的儿女走自己当年的路。加上现在的小孩心气也高,谁愿意下车间做这有苦又累还工资不高的活。
如今的技术行业
想想曾经的70后们想要某个有规模的工厂工作,请客送礼托熟人家常便饭。反观如今?反过来了,年轻没有想进工厂当工人的了,各个企业老板涨薪提高各种福利待遇还是招不到人,制造业工人反而变成年轻人择业是避之不及的板块。
时下大批制造企业说如今世道不好,之所以还能勉强维持,是因为有一批60、70后的老一辈工人,上有老下有小的现状让他们不敢歇也不敢闹,他们勤勤恳恳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努力拼命工作的动力就是为了各自子女,为了子女不再像他们一样进入工厂做工人,为了能够拜托改变这样的命运。
社会对技术工人的价值观存在问题,不看好认可技术型工人
当今,高声呼吁“知识改变命运”的今天,公众普遍认知,学历等于知识,大学生就等同“人才”,只要大学毕业干的工作就光鲜艳丽且高大上,即便每月哪怕三四千元,大学生们都削尖脑袋往前扎,这就是当下现状。即使这样,家长们还是会首选让子女门接受大学教育,也少有会考虑技术型人才教育。
技工工作发展前景不理想
现行体制下,无论技工岗位薪酬多少,几乎都会永久被定格在一线车间,繁重的工作和无休止的加班往往会伴随其全部职业生涯。正是这种现状,也难怪人们口中的白领岗位更能吸引大学生哄抢,而技工岗位却无人问津。
央视曾播出过《大国工匠》系列纪录片,讲述我国高端工业制造行业背后的故事。讲的是一群N13的央企技能大腕。他们怀揣着一颗对工作热爱的赤诚之心,兢兢业业十年如一日坚守在各自的岗位上,全心全意把他们的青春奉献给了爱着的事业。看完之后,讽刺的是虽然很感动,但是心里默默也确定:决不去当什么大国工匠,太累了!而且工资还低!
只剩真正热爱的人还在干机加工
顾秋亮
深海载人潜水器有十几万个零部件,组装起来最大的难度就是密封性,精密度要求达到了“丝”级。而在中国顾秋亮是我国目前唯一一个能实现在潜水器的组装中通过手工能到达这个精密度组装的。看到了吗?只有他一个人!国宝级啊!
他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单职工、女儿上学急需用钱。
“尤其是7000米海上试验,船刚刚启航,他就接到妻子打来的电话。当时妻子被查出怀疑恶性肿瘤,领导都来安慰他,后来查到不是恶性肿瘤,回来后他和妻子哭着抱成一团。”什么是单职工家庭?他的妻子没有工作!光女儿的学费、生活费就让这个家庭捉襟见肘!
胡双钱
C919的首架飞机有着数百万个零件,80%是我国第一次设计生产,复杂程度可想而知。胡双钱回忆:“C919一个零件要100多万,因为它是精锻锻出来的所以成本相当的高,有36个孔,大小不一,每个孔的精度要求都是0.24毫米。”本来这是需要通过编程用数控车床精密加工才能完成的精密零部件,但在当时我国仅有胡老能做出来,就这样一双手,一台传统的铣钻床,连图纸都没有克服种种困难,最终制造出来
当提到胡双钱待遇时,在纪录片里是这么介绍的:“一周六天要泡在车间,仅有的一张全家福还是2006年照的。两年前,胡老一家刚从住了十多年仅有30多平米老房子搬出,贷款在上海宝山区买了70平米的新家。”
高凤林
新一代“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是目前我国设计运载能力最大的火箭。长征五号火箭的发动机喷管上,分布着数百根空心管线,每根的壁厚仅有0.33毫米,需要高凤林通过3万多次精密的焊接操作,才能把它们编织在一起。
这些细如发丝的焊缝加起来,长度达到了1600多米,每个焊点只有0.16毫米宽,完成焊接允许的时间误差仅为0.1秒。而他的时间80%给工作,15%给学习,留给家庭的只有5%。
中国制造业的崛起举目共睹。高铁、特高压电、航天、核电、芳烃……这些领先世界的技术,不但增强了国力,还提升了国民幸福感指数。使我们每个人都实实在在的受益。从以前对西方国家技术,日本制造、德国制造的盲目崇拜鼓吹,到现在提起我们中国制造的民族自豪感,再到民众对中国造的自信心从未如此强大。
但是,每当宣传科学家和劳模时,套路总是和国家初建时期一样,什么生活俭朴,安于清贫,淡泊名利,不顾家,拿钱少,积劳成疾,英年早逝等这一系列词汇,这类宣传平心而论,能够吸引人吗?恐怕大家都会避之不及吧!
这真的是我们提倡的“大国工匠”精神么?
——当然不是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汤涛日前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了这样一组数据“技术工人占就业人员的比重大体上为20%,高技能人才为6%,都是比较低的。
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高端技能型人财储备占比远低于世界先进水平,据数据显示德国、人本等发达国家高级型技工占比高达40%—50%。当时有人评论说“当看见哈雷戴维森工厂的装配工自豪地对儿子说,‘街上那些漂亮的摩托车里就有我的签名’的时候就成功了。
我想,我们的中国工匠也应该有这种荣誉感,社会需要给予技术人才更多尊重与重视。”
《关于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意见》回应了这样的呼吁。它围绕技术工人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和保障等环节提出意见,重点就是增强技术工人的职业荣誉感、自豪感和获得感,激发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并第一次把提高技术工人待遇上升到全局高度,对进一步提升技术工人经济社会地位、加强技术工人队伍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我们不正是应该要让专业人士凭自己的专业技能堂堂正正地拿到高收入,成为社会尊敬与羡慕的正面形象吗?
技术工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与当下炙手可热的房地产、IT相比,机械加工行业变成了被忽视的领域,甚至“技工”遭到大家的嫌弃。不能再只发“奖状”不涨“奖金”持续消耗技术大腕对行业的情怀和挚爱了,只有让专业技能体现出高价值,才是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唯有如此才能让大国工匠后继有人!
上一篇:不锈钢拉伸模具的材料展开经验
下一篇:声波牙刷充电技术的变革